第一百五十九章相看
自从被褚太后赶回封地后,司马丕时常与王献之通信,在信中学习到了很多,并且也产生了很多想法。
司马丕自己改造了很多东西,大力发展水利机械。甚至盖了一个炼铁厂,利用水力代替人力鼓风与打铁。
身为一方之主,私自盖炼铁厂,这件事若是被搬到朝堂上议论,定然会被群臣忌惮。
可是司马丕却坦坦荡荡的带着司马聃去参观自己的炼铁厂,让司马聃长见识。
司马聃亲眼见到铁器炼造过程,觉得甚是有趣,他出声问道“琅琊王,打造这么多铁器有何用”
桓伊目光深邃地盯着司马丕,又若有所思地看了眼王献之。
司马丕笑着回答道“打仗。”
“打仗”司马聃转头望向王献之。
王献之点头“虽然我主张止戈之内强国,但是朝廷诸多公卿还是想北伐。战事不止,天下不平,在这乱世当中,必须要有武器才能保护自己。这武器,会送到边境军中,给将士使用。琅琊王开办的炼铁厂,日后会归朝廷管辖。”
司马丕点头“是也。小王打算月末上表朝廷。”
桓伊垂眸,手指摩挲着广袖。
司马丕带着司马聃在琅琊国逛了几日,王献之与桓家兄弟陪伴左右。
深夜,阿陌叫醒了王献之。
“七郎,族里来人了。”
眼神迷离地望着阿陌,王献之拉了拉被子,声音软糯糯地言道“请进来。”
阿陌转身离开,片刻后,带着一人进到内室。
那人跪下来向王献之行礼,出声言道“郎主让属下传话给七郎,赵王去帝号,遣使向燕王求和。”
王献之瞬间清醒,他揉了揉眼睛,皱着眉头问道“赵王向燕王求和”
这赵王脑子没问题吧
王献之让段龛传播谣言,是赵王抓走了燕王的亲眷,燕王恨极了赵王。赵王还敢跑去找燕王求和
王献之沉思,出声问道“凉国与代国那边有何动静”
那人回答道“凉国停止伐赵,代国继续伐赵。”
王献之问道“可知凉国为何停止伐赵”
按理说,赵国不行了,凉国应该会扑上来,一起分肉吃。可是凉国那边却在这个时候选择了停止进攻赵国,这是为什么
那人摇头,并不知道原因。
王献之沉思片刻,告诉那人“可知凉国谢艾近来动静”
那人继续摇头,出声问王献之“七郎可有吩咐”
王献之翻身下榻,阿陌给他披了一件上衣。
王献之来到案前,阿陌给他磨墨。
抬头打量面前此人,王献之开口说道“派人将凉国谢艾请过来。”
那人疑惑地问道“请”
王献之轻声说道“若他不愿,要使用一些特殊手段。”
这不是掳么
那人面色一顿,点头记下“遵命”
王献之提笔书写,在纸上笔走龙蛇。
写完一封信,王献之交给这人“将此书带给叔父。”
“遵命。”
“你去吧。”王献之对此人挥手。
此人转身离开。
等这个人离开后,王献之穿戴衣服,跑去隔壁找司马聃与司马丕。
司马聃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,小声地问道“王七郎深夜寻朕,有何要事”
王献之告诉司马聃“有国家大事与陛下商议。”
司马聃揉了揉自己的脸,看到司马丕也来了。
王献之拉着司马丕来到榻上,三个人凑在一起,躲在被子里说话。
“陛下,我想让你写一份手诏。”
“好。”司马聃不假思索,甚至连内容也不过问,直接答应了王献之。
司马丕出声问道“小王能做什么”
王献之告诉司马丕“请殿下即刻派人送武器到边境。”
司马丕点头,低声问道“可是前方发生了大变故”
王献之告诉司马丕“赵王去帝号,向燕王求和。如此发展,赵国名存实亡。接下来,燕王势必会与冉闵斗。冉闵迟早会归顺晋国,燕王与冉闵斗完,便会与晋国斗。”
司马丕思索了一下,蹙着眉头问道“燕国有狼子野心,不得不防。王七郎打算如何应对”
司马聃小声地说道“燕王的亲眷在王七郎手中。”
司马丕惊讶,不可置信地问道“可小王听闻外面传闻,是赵王掳走了燕王亲眷。”话锋一转,司马丕想明白了,意外地说道“是王七郎刻意为之王七郎先掳走燕王亲眷,过后再对外宣传是赵王掳走了燕王亲眷逼燕王强攻赵国”
王献之颔首“不过是请燕王亲眷到晋国做客。然而我没料到,赵王竟然会向燕王求和。”
慕容皝把石祗打得那么惨,石祗竟然还跑去向对方求和,甚至去掉了皇帝称号,这也太怂了。
司马丕好奇地问道“赵燕两国一直在打,王七郎如何掳走燕王亲眷”
司马聃告诉司马丕“王七郎聪慧过人,乘船走海路攻打燕国,掳走燕王亲眷。”
司马丕敬佩地望着王献之。
王献之告诉司马丕“还有一事,请殿下帮忙。”
“但说无妨。”
王献之低声言道“请殿下借我千人。”
司马丕答应“人借你。不知王七郎意欲何为”
王献之看向司马聃,告诉司马丕“我要亲自到边境,与桓大将军谈事。”
桓温现在一心想着攻打苻健,无论旁人怎么劝,都不听从。王献之打算亲自前往边境,与桓温谈话。
闻言,司马聃紧张地问道“王七郎,你不随朕回京”
王献之摇头“我有事情要办,陛下先回京。”
司马丕告诉司马聃“小王护送陛下回京。”
王献之点头“我正有此意,希望殿下亲自护送陛下回京。”
司马聃问道“桓大郎与桓二郎也随朕回京”
王献之回答道“桓大郎随我前往边境,桓二郎随陛下归京。”
司马聃点头,伸手握住王献之的小手,轻声说道“王七郎,你要早些归来。朕在建康等你。”
“好。”王献之温柔一笑。
桓伊睡眠浅,听到屋外的说话声便醒了。
桓伊随意披了一件青衫,来到外面。
面上带着浅笑,桓伊温声言道“天未白,王七郎便来寻伊,定有要事。王七郎请。”
王献之摇头,眉眼平静地看着桓伊,出声言道“我要前往义阳,不知足下可愿随行。”
桓伊笑意渐深,忽然弯腰作揖,笑着言道“愿追随王七郎”
王献之让桓伊收拾一下东西,即刻上路。
与王献之聊完,桓伊回到内室,摇醒桓不才。
“阿兄”桓不才睁开了眼睛。
桓伊告诉桓不才“我要随王七郎前往义阳,你留下,随陛下回京。若是阿耶问起我,便告诉他我想留在琅琊国待一段时日。”
桓不才不解地问道“为何不把真相告诉阿耶”
桓伊摇头“暂且如此。待我归家,再详细向阿耶道来。”
桓不才点头“我知晓了。”
天未亮,王献之便带着桓伊启程离开。
五日后,王献之与王徽之在路上相遇。
王徽之带着十车珠宝上路,如今变成了九车珠宝,王献之诧异“五郎,十车珠宝,为何少了一车珠宝”
王徽之正在编花,神情专注。
见王徽之不答,王献之转头看向阿良。
阿良出声回答道“五郎赏给贫苦之人了。这编花的手艺,是向路人学来的。五郎赠其三块美玉。”
就王徽之这大手大脚的花法,一车珠宝很快没了。
王献之点头,没有对此事发表个人评论。
越往北走,道路上遇到的流民越多。
王献之告诉王徽之“我命人传话,让诸位到琅琊国,琅琊王会安置流民。”
王徽之抬头看了眼王献之,将编好的花伸到王献之的面前问道“如何”
王献之打量一下,点头赞许“甚好”
王徽之摸着下巴,低声说道“在这上面,染上颜色,或许更美。”
王献之点头“嗯。五郎打算做多少花”
王徽之摇头“不知。日日做,直到抵达义阳,见到她。”
车队停下歇息,桓伊过来寻王献之。
王献之看了眼王徽之,随桓伊离开。
从头到尾,王徽之都没有问王献之去义阳做什么。下车后,王徽之继续编花。
两人来到林子里,桓伊低声言道“前方有人阻拦,唯有出钱,方能过去。”
“拦路财”王献之诧异。
桓伊点头“可以这么说。”
王献之问道“对方有多少人”
桓伊告诉王献之“尚未了解。”